|
|
文件大小: |
713.55KB |
文件类型: |
PDF编辑 + RAR压缩 |
发布日期: |
2017-02-14 |
适用年级: |
临床医学专业大四上学期 |
资料来源: |
原创 |
下载次数: |
12684 |
|
|
|
|
资源相关信息 |
本站资源解压密码:myncmc.com |
|
|
皮肤性病学重点
-
1.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⑴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⑵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和基底膜带
⑶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2.皮肤的功能。
屏障、感觉、吸收、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
3.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⑴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
①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
于 1cm。直径达到或超过 1cm 时,称为斑片。
②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 1cm 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③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 1cm 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④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⑤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 1cm,大于 1cm 者称大疱。
⑥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⑦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
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⑧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⑵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①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②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③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⑤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⑥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
⑦萎缩: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变薄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⑧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⑨抓痕: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⑩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4.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常见术语。
①角化过度:由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的角质层增厚,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
②角化不全:角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③角化不良:表皮或附属器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即显示过早角化。
④棘层肥厚:指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由棘层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由细胞体积增大所
致者称假性棘层肥厚。
⑤乳头瘤样增生:指真皮乳头体不规则的向上增生,往往表皮本身也出现不规则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的波浪状。
5.抗组胺药。
⑴第一代 H1 受体拮抗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赛庚啶、异丙嗪、酮替芬
⑵第二代 H1 受体拮抗剂: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美喹他嗪、阿伐斯汀、咪唑斯汀
⑶H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6.糖皮质激素。
⑴低效:氢化可的松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