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件大小: |
755.29KB |
文件类型: |
PDF编辑 + RAR压缩 |
发布日期: |
2017-02-14 |
适用年级: |
临床医学专业大三下学期 |
资料来源: |
原创 |
下载次数: |
14635 |
|
|
|
|
资源相关信息 |
本站资源解压密码:myncmc.com |
|
|
心电图学重点
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㈠心电产生原理
⑴静息电位:以细胞膜外的电位为 0,则细胞内电位稳定在-90mV 左右,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
静息电位。
⑵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时产生的细胞内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⑶除极:心肌细胞激动后,膜外变为负电荷,膜内变成正电荷,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⑷复极:除极后接着即发生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称为复极。
⑸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五个时相:
0 期(快速去极期)——Na
+
内流(快 Na
+
通道)
1 期(快速复极初期)——K
+
外流(Ito 电流)
2 期(平台期)——Na
+
内流、Ca
2+
内流(L 型 Ca
2+
通道)
3 期(快速复极末期)——Ca
2+
内流停止,K
+
外流(Ik1 和 Ik)
4 期(静息期)——离子恢复(钠泵、Na
+
-Ca
2+
交换体、钙泵)
⑹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属于电生理特性,收缩性属于机械特性。
⑺心肌的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正常应激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任何刺激均不起反
应
对强刺激可引起局
部反应,但不能形成
新的动作电位
强刺激可使激动扩
展,但除极速度及振
幅小于正常
阈下刺激也能引起
兴奋,但动作电位的
幅度仍小于正常
膜电位恢复至
-90mV
⑻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
⑼心电向量: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时产生的电动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㈡心脏的传导系统:
①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下。
②结间束:连接窦房结与房室结,分为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
间束。
③房室结:位于冠状静脉口及心室间隔膜部之间。
④房室束:又称希氏束,是房室结的延续部分,连接房室结及束
支。
⑤束支及分支:希氏束在膜部室间隔下缘分为左束支(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和左间隔分支)和右束支。
⑥浦肯野纤维:左、右心室及其分支的末梢纤维,在心内膜下和心
肌细胞呈网状分布,末端与普通心肌细胞相连。
2.心电图导联及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
㈠心电图导联
⑴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
⑵单极肢体导联:aVR 导联、aVL 导联、aVF 导联
⑶单极胸导联:
V1 导联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V5 导联 左腋前线与 V4 同一水平 V9 导联 脊柱左缘与 V4 同一水平
V2 导联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V6 导联 左腋中线与 V4 同一水平 V3R 导联 胸壁右侧与 V3 对应部位
V3 导联 V2 与 V4 的连线中点 V7 导联 左腋后线与 V4 同一水平 V4R 导联 胸壁右侧与 V4 对应部位
V4 导联 左锁骨中线第 5 肋间 V8 导联 左肩胛线与 V4 同一水平 V5R 导联 胸壁右侧与 V5 对应部位
注:18 导联系统,增加了左胸 V7~V9 导联、右胸 V3R~V5R 导联
㈡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