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理工大学医学信息平台 2013-11-08 来源: 原创 点击数:17032 |
|
包括美德的唤起、幸福感的开掘,人类正义与德性的发现,医者通过对病人的施救实现自我对苦难的咀嚼、体验,感悟,心灵升华、精神飞翔,这种救治是道德升华、精神净化、灵魂归依的仪式。 正如美国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生的素养要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既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也要有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 我们医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要感悟医者应有的仁性、悟性、理性、灵性,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洞察、职业智慧与职业精神。在学习医学过程中发现乐趣,使探索医学成为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在行医中的情趣。 我们要铭记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做到心路清晰、心地善良、心灵平静,载负、维护、体现医生这个职业的精神道德底线。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二者应如何协调发展. 答: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远古时期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例如对“图腾神”的崇拜,对”自然神”的崇拜, 著名作家何星亮曾在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一书中“无论是帝王将相和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要拜倒在大自然的脚下。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神和丰富多彩的自然崇拜文化现象”。 (二)农业文明与朴素的生态智慧 (三)工业文明与“征服自然”的代价 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一)人类是自然之子 (二)类在自然界的双重地位 首先,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它具有自然界成员的属性。 其次,人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 (三)主客体的分化和对象性关系的形成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以人的目的性指向为线索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人靠自然界生活,人依赖于自然界。 另一方面,人以自己的存在和活动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 (四)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1.实践造成主客体分化 2.实践促使客体主体化 3.实践促使主体客体化 4.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人与自然应该协调发展: 新世纪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 (一)人口问题 (二)环境污染问题 (三)资源短缺问题:一是非再生资源趋于枯竭 二是可再生资源入不敷出的状况日益加剧; 三是大量肥沃的土壤因失去森林和植被的保护而流失,大量耕地一步一步消失在混凝土和沥青之下。 (四)生态系统失调问题 要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认为: 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原本是一个多样性的价值体系,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生命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精神价值等。这种价值是生命和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它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其次要注重生态伦理学的学习,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天地参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就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同时防治环境为题,维系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状态。再次我们要推崇可持续发展理论,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决策,我们要健全政策体系,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市场
经济控制,健全法制体系,提高科技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体措施诸如: 一是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认真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控制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对违法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整顿,禁止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和使用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二是继续开展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实实在在解决困扰人民群众的突出环境问题。国家批准的“十五”环保计划确定的重点工程要有明显进展,建设一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确保国家“十五”环保计划的实现。 三是继续开展“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查处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违法企业和责任人。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加强污染防治。 四是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完成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示范工程。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开展重点地区土壤环境监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 五是开展放射源专项清理和废弃放射源收贮活动,消除放射性污染隐患。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做到核安全万无一失。 六是继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和推广生态省(市、县)、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等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促进制定全面发展的干部考核制度。 七是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依法强化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加强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及时发布各类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加强核与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八是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倡导生态文明。开展对决策者、企业家、公众、青少年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九是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环保理念、管理经验以及技术和资金。做好国际环境履约和对外环保宣传,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树立对全球环境问题负责的大国形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专业知识,论述基因组学给医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答:人类基因组正式图谱的公布,是对人类基因组基本面貌的首次揭示,为医学的新发展 展现了崭新的激动人心的前景;同时也标志着基因组研究已开始从揭示其结构走向揭示其 功能,整个生命科学进入了全基因组时代。 例如,人们发现了一些原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使人们对于肿瘤的发生以及机制及肿瘤治疗提高到了新的阶段。一些抑癌基因如APC、RB 、p53、WT-1、P16、NF-1、BRCA-1、BRCA-2、VHL在正常人体对于抑制肿瘤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B基因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的突变在大部分肿瘤中都有发生,一些原癌基因如sis、erbB、fms、trk、src、abl、raf、ras、jun、fos、myc等,都与肿瘤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了解到这些基因,对于我们解释肿瘤的发生机制有着巨大的帮助,随着研究进展我们发现大多数肿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带来的,这给我们针对基因突变来治疗肿瘤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是有些肿瘤是单基因突变造成的,这给医学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现在人类已经通过针对单一基因靶向治疗来治疗这些单一基因突变发生的肿瘤。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即M3型白血病是由于t(15;17)(q22;q21),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所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陈赛娟提出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此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了可以治愈的肿瘤疾病。现已证实,RET在甲状腺髓样癌和乳头状癌的发病机制中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几乎在所有的遗传型MTC,包括家族性MT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MEN2A)及MEN2B(约占MTCs的25%)患者中都能检测出滤泡旁C细胞RET基因点突变。 在散发型MTC患者中同样存在RET基因突变,只是其涉及的核苷酸密码子有所不同,几乎所有具有MEN2A及MEN2B染色体型的患者都会发生MTC,因此RET基因突变筛查有益于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 滤泡细胞RET基因重排被认为是导致PTC发生的早期事件。原癌基因RET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又例如肺癌的辅助治疗现在已经从上世纪的化疗时代逐渐转向靶向治疗的时代。靶向治疗治疗方式的产生就是基于人类对基因组学研究的成果,现在靶向治疗的药物诸如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培美曲塞、阿法替尼、克唑替尼、贝伐单抗,都是基因组学研究给医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论述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或必要性原则)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考虑课题的价值 第二,注意将近期需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
贴吧数据加载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