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室查询  查成绩  校园贴吧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免疫学进展》复习资料
来源: 原创 点击数:11657

page2

1、什么是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意义,机制
定义:抗原刺激机体,通常可引起免疫应答,表现为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上述免疫应答,这种状态称为免疫无应答性(Immune unresponsiveness)。免疫无应答性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大类。前者是指机体对任何抗原刺激均不应答的状态,包括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后者是指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意义:免疫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生理性的免疫耐受确保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病;病理性的免疫耐受,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能执行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则发生持续感染和肿瘤。故临床上,有时需要建立耐受,有时需要打破耐受。
机制: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时期的不同,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在T和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外周耐受是指T和B免疫功能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
(一)中枢耐受:
    ■对自身抗原的中枢胸腺耐受。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TCR- CD3,当该受体与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呈高亲和力结合,则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低亲和力的自身反应T细胞在胸腺内成熟并加入到外周T细胞池中。

    ■对自身抗原的中枢骨髓耐受。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BCR- Ig α /Igβ,当该受体与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呈高亲和力结合,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低亲和力的自身反应B细胞在骨髓内成熟并加入到外周B细胞池中。

(二)外周耐受:对自身抗原(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的外周耐受机制:
1 克隆无能:
  ■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浓度太低,不足以活化相应的自身反应性T及B细胞。
  ■组织特异性细胞不表达B7和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
2 免疫忽视:
  ■某些情况下,循环中的自身反应T细胞可能忽视自身抗原,例如当抗原处在与循环隔离的组织中(免疫隔离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和眼前房部位),它们对自身抗原的反应可以受到抑制。
3 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
  ■ Ts细胞经产生TGF-β,IL-10,抑制Th及CTL功能,致免疫耐受。
2、基因工程抗体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应用
1 小分子抗体,2抗体融合蛋白,3鼠单抗人源化
抗肿瘤 , 自身免疫病

3单抗的制备,筛选

制备原理: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 而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 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单克隆抗体。
4、骨髓造血微环境组成及功能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主要由基质细胞核造血细胞组成。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称为骨髓造血微环境。
骨髓造血微环境组成:神经、微血管、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
功能:造血生长因子,支持HSC及各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1存活2活化3生长/增殖4分化,例如:GM-CSF IL-2,IL-3等造血抑制因子通过抑制HSC进入细胞周期,而保护HSC的高增殖潜能,降低突变的可能性,例如:LIF、TGF-B等
基质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HSC及各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及富集造血生长因子和HSC,从而形成小的造血微环境,保护HSC、骨髓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
黏附因子:可参与HSC的归巢,例如:VCAM-1
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可黏附HSC,蛋白多糖可选择性结合一些造血因子,从而同时将HSC和造血因子富集在基质细胞表面,IV型胶原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和骨架。
5、小鼠单核细胞亚型,重要表面marker及其功能
 
6、靶细胞的功能

7、疫苗分类,一类疫苗。二类疫苗针对的疾病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预防性疫苗:
     用于疾病的预防
     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
治疗性疫苗:
     用于患病的个体
     接受者为患者
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提供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部分省还将流脑和乙脑疫苗纳入一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灭活脊灰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

单克隆抗体
原理: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
过程
1)制备免疫脾细胞。  2)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
  3)细胞融合  4)阳性克隆的筛选。
  5)克隆化,获得单一细胞系的群体。
意义:
用于以下各种生命科学实验并具有医用价值
(1)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2)凝集实验:haemaglutination
(3)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免疫复合物 (4) 流式细胞仪:用于细胞的分型和细胞分离。
(5)ELISA 等免疫学检测 (6)BIAcore biosensor:检测Ab-Ag或与蛋白的亲和力 。
  (7) 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 (8) 免疫沉淀: (9) 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
(10) 磁珠分离细胞 (11)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基因工程抗体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应用。
小分子抗体,抗体融合蛋白,鼠单抗的人源化等。
 (1)抗肿瘤作用。抗体药物应用最多的是肿瘤治疗,而且日趋多样化,有完整 Ig 分子或抗体分子片段;有单个抗体分子或抗体融合蛋白;有作用于细胞外的或作用于细胞内的;有抗体蛋白或抗体基因。
 (2) 抗感染作用,抗体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中主要用于中和毒素和病毒的作用,特别是用于中和病毒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较快,尤其是 AIDS 的治疗。如抗 HIV-1gp120 的单链抗体已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抗体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受体的免疫细胞攻击移植物,研究最多的是抗 CD3及抗IL-2R抗体。到目前为止,用于防止移植排斥 反应的基因工程抗体,至少有 7 种已进入二、三期临床。
(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超敏反应中的应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主要是针对各种自身抗体制备抗独特型抗体。超敏反应的防治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如,抗 IgE人源化抗体已完成Ⅲ期临床;抗 IL-4 抗体也将进入Ⅱ临床。

列举胸腺细胞发育的体外系统
In vitro systems of thymocyte development:
Dispersed cell culture systems 细胞培养系统    Thymus organ culture 胸腺器官培养
Fetal thymus organ culture (FTOC)  胚胎胸腺器官培养(FTOC)
2-Deoxyguanosine-treated FTOC  2-脱氧鸟苷处理的胚胎胸腺器官培养
Reaggregate thymus organ cultures  重组胸腺器官培养
Multilineage progenitor assay  多向祖细胞法
FTOC involving retroviral/adenoviral targeting 逆转录病毒/腺病毒靶向法参与的胚胎胸腺器官培养
Gene gun delivery in FTOC  胚胎胸腺器官培养基因枪传递技术
 
试述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的微环境及成熟过程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部位。胸腺为T细胞分化发育提供微环境。
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葡糖胺等)和细胞因子(如IL-1.IL-2.IL-7.GM-CSF等)组成。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是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从被膜下区.皮质区到髓质区的移行成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胸腺细胞受到胸腺不同区域微环境的作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不同细胞发育状态的变化和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1)主要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来自骨髓的T祖细胞(有特定向T细胞系分化能力的淋巴样干细胞)进入胸腺后迅速分化,首先表达CD2分子,但TCR,CD3,CD4,CD8均为阴性,此为发育早期阶段的T细胞,称“双阴性” (CD4-.CD8-)胸腺细胞,主要存在于被膜下区。
 “双阴性”细胞随着向皮质移行,继续发育,表达有TCR((.CD3.CD4和CD8分子,此时称为“双阳性”(CD4+.CD8+)胸腺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质区。 “双阳性”胸腺细胞到达皮质深区,继续发育,经历一个自身选择(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变成TCR+.CD3+.CD4+成TCR+.CD3+.CD8+的“单阳性”(CD4+或CD8+)胸腺细胞,即为发育成熟的T细胞。成熟T细胞经髓质进人血流到达其他外周淋巴组织。
(2)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Ⅱ类或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就可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具有TCR的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反之,则会发生细胞调亡(apot~iB),此即为阳性选择过程。通过这一选择,CD4+或CD8+T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Ⅱ类或I类分于复合物的能力,即决定T细胞应答的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该处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Ⅱ或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应答状态。反之,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已抗原能力的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此即阴性选择过程。阴性选择决定自身耐受性。

简述初始CD4+T细胞活化后可分化为哪几种效应T细胞,并简述其功能。
Th1: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IFN-γ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已被吞噬的病原体的能力。还能促进IgG的生成。
Th2:抗细胞外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其主要为IL-4所驱动诱发,其主要执行细胞因子是IL-4、IL-5、IL-13,其最重要执行细胞为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及嗜碱细胞。过度Th2激活将会导致过敏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异位性皮肤炎等。
Th17:表达IL-17A、IL-22,IL-17F,IL-21,GM-CSF,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性免疫应答,粘膜免疫发挥显著作用。
Th9:表达IL-10、IL-21,参与过敏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抗肿瘤免疫。
Tfh:滤泡辅助性T细胞,表达CXCR5,从T细胞区迁移到B细胞滤泡,直接支持B细胞增殖与分化。亚群:Tfh1:分泌IFNγ和促进IgG2a生成;Tfh2:分泌IL4,促进IgG1和IgE生成。Tfh10:分泌IL10和促进分泌型IgA生成。
Th22:皮肤归巢T淋巴细胞亚群,产生IL-22,共表达CCR6和皮肤归巢受体CCR4和CCR10,参与皮肤稳态和病理过程。
iTreg:Induced regulatory T cells,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在小剂量抗原或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诱导下由外周幼稚T细胞发育而成,主要分泌IL-10和TGF-β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

返回

下一篇:2014年河北联合大学河北省内招生计划表(医学类)
上一篇:2014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我的煤医Web站 | 回顶部
Copyright©2010-2015我的掌中煤医
工信部备案:冀ICP备10001788号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