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辩证法指导大学生学习》
学习是大学生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加强知识的积累,实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大学生对于如何把握好学习的强制性和自觉性、学习的阶段性和持久性、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觉性与强制性相结合
学习对大学生来说首先是一种责任,是一项义务。大学生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绝不是可学可不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不学什么就不学什么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带有一定的刚性。然而,学习毕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乐在其中、学如甘饴、如饥似渴地学习目前还没有成为一种常态,一些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面前往往会“乐而忘学”。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一定的刚性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仅靠学校规定的时间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当的自觉性。此外,学习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陶渊明曾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段话提示我们,知识只有靠点滴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也会慢慢遗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在学习上一定要有相当的自觉性,将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和一种常态,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阶段性与持久性相结合
大学生的学习不是为学而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日后的工作、为了事业、为了更好地履职,这就注定了大学生的学习应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有些大学生把学习的“实用主义”作为一个问题来进行讨论,对此要辩证地看。如果仅仅把学习停留在“实用”的阶段上,这当然是不够的,有的甚至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来学习,那更是错误的。但学习如果连“实用”也不讲了,那就成为一种学习的“虚无主义”了,同样是要不得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最大程度地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要带着课题学、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通过学习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我们在强调学习要有明确阶段性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的持久性。持久性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一是积累问题。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说阶段性学习是一种立竿见影的学习行为,那么持久性学习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为不管是阅读习惯的养成、知识的积淀还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与持久性学习相比,阶段性学习储备起来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为什么一些大学生考试或是就业面试时“书到用时方恨少”,而另外一些干部在关键时刻却能脱颖而出?这与他们平时的阅读、思考、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二是学识问题。今天的社会要求我们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只有知识面广,思路才能宽。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上需要进一步追求量的扩充,注重扩大认知的领域,具备综合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三是修养问题。持久性学习由于其非功利性,本身是快乐的,除了学以致用之外,还能学以怡情,是提高我们大学生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这就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了,是一种人生的修炼。
三、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
要读好有字之书是指大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基本的、必修的知识,要做到烂熟于胸。如果说有字之书是在课堂中学、书本上学、网络里学的话,那么,对大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还要读好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学、到群众中学、向身边同学学,可以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有心之人处处皆课堂”的境界。勤于调研,善于总结,通过回顾总结,让成功的非常之举成为经常方法,让有效措施成为长效机制,并不断地巩固它、完善它、深化它。总之,实践是大学生提高水平、增长才干的大课堂,大学生只有投身于基层的实践,勤于调研,问计于民,才能取到真经,不断增强实际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本身是科学。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着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的指南。它是要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而不是要使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哨和后卫,并且要不断地从自然科学吸取养料,不断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学习,研究,运用,发展。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本门课程的最重要的目的即是用辩证法来指导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
下一篇:河北省“精彩在沃”歌手大赛通知
上一篇:考研英语备考:考试不至 单词不止